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是什麽) |
文章来源:羅梓琳 发布时间:2025-07-04 22:41:24 |
1、經濟性原則 幼兒園環境的創建應堅持“低成本、高效率”的經濟原則,勤儉節約,因地製宜,充分利用周邊資源,就地取材。在保證整潔衛生安全的前提下,廢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費寶貴資源,不盲目攀比,不追求高檔設備設施和花園洋房酒店裝修。比如3360可以用瓦楞紙、廢日曆紙代替吹塑紙、紙堆紙;一次性紙杯、果凍盒可以當花籃、風鈴,裝點節日環境;高粱、竹子、麥秸等農村天然材料可以用來裝飾環境。玉米芯製成的運動器材示例。 2.兒童參與的原則 它是幼兒園教師和幼兒共同生活的場所,幼兒有權利參與到與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幼兒園環境的創造中。孩子的參與體現在設計、資料的收集和準備、布置、操作和管理上。在參與創作的過程中,他們與環境互動。“用他們的雙手和思想安排的環境會讓他們更深刻地理解環境中的事物,也會讓他們更愛護環境”。比如在裝飾教室牆壁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參與進來,可以布置“美麗的春天”,孩子可以自己搓柳條、剪柳葉,可以把孩子的畫,比如燕子,貼在天上。河裏的小動物也是小朋友的折紙作品,紅太陽可以用小朋友的小手印。因為他們參與了環境的創造,所以他們對春天的顏色、大自然的變化和人們的活動有著深刻的記憶。他們用語言和作品與環境對話,他們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 3.發展適宜性原則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因此必須反映幼兒的身心水平和特點,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體差異,使每個幼兒都可能從中受益,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應有的發展。比如“提高孩子動手能力”,可以在小教室環境下安排一輛火車,引導孩子學習扣扣子,每節車廂可以學習一門扣扣子的技能;班級可以提供“穿線板”,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大膽想象,穿上不同的形象;讓大班孩子學“辮子”之類的。在孩子操作材料的過程中,動手能力得到提高。 4.美學原則。 孩子無時無刻不生活在周圍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環境的創造首先要給人以美的感受,構圖、色彩、造型要符合審美情趣。如室內外牆麵裝飾畫中的人物或動植物要形象生動、色彩協調、布局合理、富有兒童趣味,以培養兒童的審美能力。A棟三樓油紙傘掛飾。我們班幼兒老師的巧妙安排會別有一番風味。樹幹上裹著綠色的紙,向日葵從下往上圍著。孩子們進行了“飛向太空”的主題活動,每人畫了一幅畫。隨便粘貼一下,把孩子們的作品做成火箭的形狀,加上其他的東西,會很清爽。 6.因地製宜原則 幼兒園環境的建立要根據各個幼兒園的具體場地條件來進行,而不是盲目照搬,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們幼兒園麵積大,室外空間多,所以畫了一麵抽象藝術牆。但如果是農村幼兒園,總共隻有兩間教室,這是不可能的。對於住房和基礎設施較差的農村幼兒園,要充分開發利用農村豐富的教育資源。隻要建立起玩具、材料、空間就在我們身邊的觀念,我們還是可以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來喚起和支持孩子的探索。比如木棍、石頭都是建築材料;麥秸是編織材料;田野、山丘、果園和飼養場都是教育空間。畫架的例子。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
相关资料 |